峰会内刊|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熊澄宇:文化产业不应该仅以GDP数量为衡量标准

 
2022年6月17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网信办和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指导,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智库、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联盟、玉泉智库和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第六届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国际峰会”在北京开幕。会上,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熊澄宇发表了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从功能到目标》为主题的演讲。

熊澄宇指出,数字创意是五大战略新兴主导产业之一,包含硬件、软件、平台等内容,这一范围远大于社会上传统的想象。今天的变化包括内容、科技、资本、服务四大层面, 其中内容引发市场需求,科技改变产品形态,资本决定市场规模,服务决定事业 成败。

信息社会发展包括“技术应用”“产业推进”“经济发展”“社会建构”四大阶段,当前数字文化产业已进入发展新阶段,但阶段的划分标准不是量化而是质量。数字文化产业的评估标准,不应局限于GDP,因为其受益面、老百姓的获得感、对于非遗的价值远非单一指标可以衡量。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除了“黄皮肤、黑眼睛”之外,能够区别于外国人东西,包括精神、价值、行为。

数字文化产业的特征在于交互、融合及与社会关系协调。其中,人机交互的本质是用数字化解决人人交互的需求,而“机”只是人和人之间的界面。

熊澄宇指出,尽管一直以来文化产业在我国GDP中占比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毫无成效。“GDP往往和工业经济同步增长,而对于文化产业来说,其受益面和人们的获得感都要大于GDP数字,因此不能仅仅以GDP作为衡量标准,应该把目光聚集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去衡量。”

此外,在谈及“元宇宙”概念时熊澄宇表示,所谓“元宇宙”其实就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创造出来的虚拟空间和我们生活的物理现实空间的融合”,也就是数字化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最后,熊澄宇谈及中央两办下发关于“文化数字化作为国家战略”的文件,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2035 年,我们要建立“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 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实现“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的目标。这需要基础设施、内容、行为和目标等多层面的落实,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改革文化体制三项任务同步进行。国家数字化战略的数字化是功能手段,而最终的标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2年8月24日 17:4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