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内刊|"Z世代的文化消费价值与力量主题论坛"集锦

抓住Z世代,就抓住了市场和未来。
随着Z世代逐渐步入主流消费市场,各行各业都已经意识到了年轻消费群体背后蕴含的巨大市场机遇,而作为“互联网原住民”,Z世代也在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Z世代的文化消费价值与力量主题论坛"上,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北京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江苏师大特聘教授高菲,哔哩哔哩党委副书记朱承铭,北京中创文旅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牛莹,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华体电竞(北京)体育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铭,完美世界集团总编辑伊迪等数字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围绕“Z世代的文化消费价值与力量”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Z世代重塑文化市场格局
“在数字经济时代,Z世代主导着未来文化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引领着消费新潮流,重塑着未来文化市场的格局。”基于Z世代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建议,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IP为抓手,将传统与时尚相交融成为表达文化态度和自我情怀的新形式。同时,Z世代群体更加重视消费带来的感官及心理上的体验,而科技与文化的跨界融合演变出的新文化模式与业态,能够激发Z世代的消费热情,创造更多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短视频已成为年轻人的重要聚集地
Z世代正在成为视听领域的消费主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认为,把握Z世代的视听消费需要做好电视、视频网站、微信和微博、短视频这四端联动形成的Z世代视听消费链条,其中短视频是年轻人的重要聚集地之一。
从国潮美妆到博物馆热、非遗热,Z世代的文化消费离不开短视频的助推。“大数据算法推荐和粉丝效应能够增强用户黏性,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爆款视频构建社群。此外,热议引燃加圈层转发能够扩大社会影响,短视频这种‘高光时刻’凝练和放大的表现方式能够使传播更加高效。”冷淞表示,从不同领域知识的呈现到非遗文化的传承再到爱国、田园等思想内涵的凝练,短视频正在赋予年轻人更强的文化自信,实现审美升级。
北京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江苏师大特聘教授高菲:Z世代消费更注重实现个人价值,寻求身份认同
基于Z世代的文化消费观念及特征,高菲建议,引导Z世代的数字文化消费行为,一方面要加强圈层内的互动,另一方面则要注重在社会、文化、商业的互动中实现从封闭到出圈的多元文化转向。“从业者在进行数字文化传播的过程当中,应该通过大数据算法、AI等技术精确把握Z世代的数字文化生态,了解他们在数字文化消费过程当中的需求,并且基于这些需求来构建出适应性的内容。” 高菲称。
哩哔哩党委副书记朱承铭:乐于分享的Z世代正成为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北京中创文旅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牛莹:数字展览生命周期较短且难以大规模复制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只有收藏价值往往“行而不远”,“数字权证”或是下一步发展方向
华体电竞(北京)体育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铭:还有5亿人群藏在Z世代电竞市场的冰山下
完美世界集团总编辑伊迪:“数实融合”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态势

而在数字产权交易平台的发展方面,高坚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数字产权交易平台是平台经济的一部分,平台经济与传统的企业有很大不同。数字产权交易平台的诞生,可以加速产权的交易,让交易更加活跃。因为根据有效市场理论,交易可以给数字产权带来价值。只有市场知道数字产权的价值,才能产生需求,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